重生之吴霸春秋

迷惘的小羊羔

历史军事

公元前513年,吴国,五湖(太湖)。
千帆竞走,波涛滚滚!
在烟波浩渺的 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804章 列国行变法

重生之吴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

2024-1-7 21:24

  在吴国进行一番改革,大搞福利政策,以施恩于民,收拢人心的时候,北方列国,也都在紧锣密鼓的展开变法改革事宜。
  首先进行变法的,是赵国。
  吴王庆忌二十年的时候,新立的赵国,便在赵鞅的推动下,厉行变法。
  赵国几乎全盘效仿了吴国早期的变法政策,在政治上,赵鞅废止了世袭贵族特权,选贤任能,赏罚严明。
  经济上,主要实行尽地力、平籴法。
  在军事上,赵鞅如法炮制,推行二十级军功爵位制,并组建新军。
  经过一年的时间,赵国的变法初见成效,韩国、魏国也紧随其后,全盘照搬各种有关于新法的政策,大力推行。
  韩、赵、魏三国,属于六晋之一,适才初创,国内的贵族都是自己人,几乎都是同宗的叔伯兄弟。
  他们又迫于霸主吴国的强势,所以“三晋”的变法,并没有遭到太大的阻力。
  变法得较为彻底的,当属赵鞅。
  因为赵鞅是一个有着铁血手腕的枭雄,为达目的不择手段,一些反对他进行变法,甚至是从中阻挠的人,都已经被赵鞅处死,以儆效尤。
  三晋进行轰轰烈烈的变法改革时,郑伯姬胜不甘落后,重新启用驷歂为执政大臣,厉行改革。
  姬胜也想跟吴国一般变法,以此来富国强兵,奈何郑国不同于韩、赵、魏三晋这样的初立之国,朝气蓬勃。
  从内到外有着一种垂暮之气的郑国,难以变法。
  当姬胜想收回卿大夫们的封地,改以食邑的时候,便遭到了罕氏和驷氏两大卿族,以及众多老世族的强烈反对。
  折腾了大半年时间,徒然无功后,姬胜终于认清现实。
  但,姬胜还没有放弃,于是罢黜了驷歂,改以魏人阳子居为上卿,主持变法,同时大胆启用原本遭到其他家族被排挤而衰落的卿族。
  阳子居主张以法治国,实行进一步改革,并汲取道家“君人南面之术”加以改造,提出了一整套修术行道、内修政教的“术”治方略。
  阳子居在郑国变法改革,第一步就是整顿吏治,加强君主集权统治。
  在姬胜的支持下,阳子居首先向挟封地自重的罕氏、驷氏两大强族开刀。
  果断收回其特权,推毁其城堡,清理其府库财富,充盈国库。
  这不但稳固了郑国的政治局面,而且使郑国实力大增。
  与此同时,阳子居还大行“术”治,任用、监督、考核臣下,整顿吏治。
  随后,他又向姬胜建议整肃军兵,并主动请命,自任郑国上将军,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,与原有国兵混编,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,使郑军的战斗力大为提高。
  不仅如此,为富国强兵,阳子居还极力主张郑国的黎庶多开荒地,多种粮食,且鼓励生育。
  同时,他还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,特别是兵器制造。
  其余齐、秦、宋、卫、鲁等国,迫于自身的国情,不敢动辄变法,触犯老世族的利益,却也纷纷进行了一番改革。
  如鼓励生育,发展生产,操练兵马,招贤纳士等等,都或多或少的借鉴了吴国此前的变法事宜。
  秦人也是跟吴国、三晋一般,设立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,又不惜血本,精进武器装备,使秦军的战斗力上了不止一个档次。
  ……
  吴国都城,金陵。
  此时,在滋德殿当中,庆忌坐在陛台之上,正襟危坐。
  太子恒、公子鸿、国尉孙武、御史大夫范蠡、太宰计然、大司马伍子胥、左丞相文种、右丞相伯噽、大行令阳虎、御史中丞伯噽十个吴国的肱股之臣,都坐在两侧,眉宇间都是一种较为凝重的神色。
  现在,天下列国,除了一些弹丸小国,吴国的附庸国之外,基本上都在进行变法改革了。
  这是可以预见的事情。
  毕竟,霸主吴国给予北方列国的压力太大。
  若不变法,列国终有一日会被吴国吞并。
  不变则亡!
  难道赵鞅、姬胜等人都是蠢材吗?
  不,不是!
  所以他们才会发愤图强,救亡图存!
  “二三子,这阳子居是何许人也?寡人何以未曾听说过此人?”
  庆忌颇为疑惑。
  在韩、赵、魏、郑四国轰轰烈烈的变法中,三晋基本上全盘效仿了吴国,没有多少新意。
  唯独这郑国的变法,有所不同。
  变法,都是极为激进的,所以其余国家只能说是“改革”,而非变法……
  范蠡回答道:“大王,臣跟这阳子居打过交道。”
  “此人是老子的高足,精通刑名之学,兼具道、儒,学术颇杂,他曾在稷下学宫入读,定居于金陵多年,攻读各家之学,时常手不释卷。”
  “臣与阳子居一番交谈,知其暗藏大志,虽已打算举荐他为孝廉,在吴国出仕,他却不为所动,执意要前往中原列国,以求取功名,一展所长。”
  “大王,臣使社稷损失一大才,此乃臣之过也,请大王降罪!”
  闻言,庆忌淡淡的笑道:“范蠡,汝何有罪过?”
  “阳子居的心不在吴国,何以使他为寡人效力?”
  这个事情,的确是怪不得范蠡的。
  正所谓人各有志。
  范蠡无法劝住阳子居留在吴国效力,留不住阳子居,如之奈何?
  话说,稷下学宫不愧是专门培养人才的摇篮。
  人才济济!
  只是有的人才,不一定能为吴国所用。
  人才流失,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。
  倒不是吴国的君臣没有识人之明,而是眼下的吴国,的确没有太多的官位空着。
  似阳子居一般,心比天高,追求一国卿相的人,在吴国固然能出人头地,却有成为卿相的机会吗?
  基本上……没有!
  吴国的朝堂竞争过于激烈,经天纬地之才都不知凡几。
  阳子居待在吴国,可能连一个九卿的官位都得不到。
  庆忌应该比较庆幸,吴国的稷下学宫,没有跟战国时期的魏国一样,沦为他国的“人才培养基地”,来一个“魏才秦用”……
  阳子居而今在郑国搞术治,推行变法,在庆忌看来,不过是适逢其会罢了。
  对此,庆忌心中只是略感遗憾。
  甚至于,庆忌隐约之间,已经能预见郑国覆灭的前兆了!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